《当我谈跑步时,我谈些什么》
《当我谈跑步时,我谈些什么》
[日] 村上春树 著
村上春树简介
村上春树(Haruki Murakami),1949年1月12日出生于日本京都,是当代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日本作家之一。他的作品如《挪威的森林》《海边的卡夫卡》《1Q84》等被翻译成多国语言,广受全球读者喜爱。除了文学成就,村上春树还以长跑和铁人三项运动闻名,他的运动生涯与写作生涯紧密交织,成为其个人哲学的重要部分。
村上春树的马拉松与铁人三项生涯
1. 开始跑步的契机(1982年)
- 戒烟与健康觉醒:33岁时,村上因长期伏案写作、吸烟(每天60支)导致健康恶化,决定戒烟并开始跑步。
- 初衷:最初是为了保持体能以支持写作,后来逐渐爱上跑步的孤独与自由。
2. 马拉松成就
- 首马与PB:1983年完成首个马拉松,1986年创造个人最佳成绩(3小时27分)。
国际赛事:
- 完成6次波士顿马拉松(最爱的赛事,喜欢赛后喝啤酒庆祝)。
- 完成3次纽约马拉松,并认为其路线是“认识纽约的最佳方式”。
- 1991年参加雅典至马拉松市的原始路线长跑(约40公里)。
- 超级马拉松:1996年完成100公里超级马拉松(耗时10小时42分),但此后一度对跑步产生抵触。
3. 铁人三项经历
- 参赛频率:自1980年代起,每年参加1次铁人三项赛,持续30余年。
挑战与挫折:
- 早期因游泳技术不佳多次弃赛,后经教练调整泳姿才渐入佳境。
- 2000年因游泳恐慌症改用蛙泳,最终完赛。
- 最爱赛事:日本村上市铁人三项赛(参赛5-6次),赛后习惯用当地名酒“缔张鹤”庆祝。
4. 运动哲学与写作的关联
自律与专注:
- 坚持“每周60公里”跑量,认为写作和长跑都需要“忍耐与专注”。
- 名言:“今天不想跑,所以才去跑”体现其对抗惰性的态度。
- 独处与灵感:跑步时构思小说情节,如《挪威的森林》部分灵感源于晨跑。
- 人生隐喻:将长跑比作人生,“痛苦无法避免,但磨难可以选择”(Pain is inevitable. Suffering is optional.)。
5. 晚年运动生涯
- 70岁后仍坚持每年跑2场马拉松,尽管成绩下降(如最后一次波马耗时4小时+),但强调“参与比速度更重要”。
- 2021年72岁生日时,跑友社群仍视他为“精神灯塔”。
总结
村上春树通过跑步和铁人三项,不仅塑造了强健体魄,更提炼出独特的生活哲学——坚持、自律与自我对话。他的运动生涯与其文学创作一样,成为激励全球读者的精神符号。正如他在《当我谈跑步时,我谈些什么》中所写:“生存的质量并非成绩或名次,而是含于行为中的流动性。”
如需更详细内容,可参考其著作《当我谈跑步时,我谈些什么》或相关访谈。
赞 (1) 如果觉得有用,请点个赞支持作者!
评论已关闭